
2014年6月25日,北京,24歲的打工青年李曉宇在“家”里上網。這里是位于北京北五環外的昌平區東小口村,是京郊最大的廢品集散地,被外界稱為“廢城”。因為低廉的房租,李曉宇選擇在廢品村居住,這是他最后一天在空蕩的住處內上網的場景。2014年的夏天,這里將完成拆遷,三五年后將代之以高樓大廈。(楊一凡/東方IC)

2014年6月25日,北京,站在廢品村制高點拍攝到的全景,如今的廢品村籠罩在濃濃的塵土中。在這塊560畝的土地上曾盤踞了900多個廢品回收站,超過3萬人曾在此謀生。

2014年6月25日,北京,一群女工正在烈日下整理二手木材。每一天,北京半個城“制造”出來的舊木頭、廢鐵、廢塑料、廢紙張,源源不斷地運往廢品村,然后經過簡單處理后,流向唐山、保定、邯鄲、杭州甚至廣州等地。

2014年6月1日,北京,居住在廢品收購站周邊的簡易房中的一家老小。廢品村里住著的除了本地村民,大部分來自河南。這里堪稱“藏龍臥虎”,很多人靠收廢品發家,他們在老家捐資修路建校,頗有身份地位,但在這里卻穿著襤褸,灰頭土臉,極為低調。

2014年6月18日,北京,一位就讀于打工子弟學校的小女孩路過“廢城”商業街。“廢一代”靠這門生意發起了家,卻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繼續在廢品堆里淘金。他們的孩子,盡管兩三歲便蹲在廢品堆里分揀塑料瓶,但到了6歲,大都會背著書包邁進打工子弟小學的大門。

2014年6月18日,北京,廢品村里的一張舊沙發,鮮亮的顏色在廢棄物中格外醒目。

2014年6月25日,北京,8歲的易敏在廢品村里歡快奔跑。她于年前跟隨父母來到這里,盡管環境臟亂,但依然是她心中比老家更為寬廣的天地。

2014年6月1日,北京,“一河之隔”就是東小口村的農貿市場,河南地方特色隨處可見。

2014年6月1日,北京,城市里小朋友遺棄的各種玩具成為了這里孩子們的大型玩具城。

2014年6月25日,北京,正在搬遷的幾天內,村里迎來一家民間演藝團體。

2014年6月25日,北京,廢品村即將拆除前的生活景象。

2014年6月18日,北京,一位村民正在點燃木材助燃的爐灶準備做飯。這個夏天,北京最大的廢品集散地(廢城)——東小口村將迎來它的新生。短短的幾公里讓人有些恍如隔世,卻又如此真實。
文章來源騰訊新聞,建議下載騰訊手機新聞客戶端瀏覽
當前:
我國人的一天
推薦:每日輕松一刻神吐槽FUN來了新聞哥
上一篇:【我國人的一天】車牌“拍客”
下一篇:我國人的一天:留守山里的苗族孩子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