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小婷,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非遺項目“漢繡”的帶頭人之一,今年只有35歲。她一改“非遺”領袖都給人垂垂老矣的那種印象,像是從民國電視劇中走出來的人物。她給自己的住所取名“紅繡軒”,自號“紅繡軒主”。(大楚網 圖/文馬路遙)

漢繡主要流行于湖北的荊州、荊門,武漢、仙桃,潛江一帶。漢繡作品曾多次在京展出,還參加了巴黎、華沙等國際展覽,受到好評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公司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漢繡名列其中。雖然漢繡在我國的知名度不及四大名繡(蘇繡、蜀繡、湘繡和廣繡)。但在楊小婷眼中,這些并不是問題,因為漢繡在2011年迎來了一個發展契機,楊小婷漢繡研究基地在曇華林落戶,她有信心帶出一批優秀的漢繡大師,改變漢繡的局面。

楊小婷漢繡研究室坐落于曇華林融園,她在曇華林公開招徒,目前曇華林中6家繡坊均出自她的高徒之手。楊小婷的漢繡風格不同于人們印象中那些“福字”、“龍袍”,往往天馬行空,充滿生機。她說,這是自己不喜歡“非遺”這個詞的原因,她認為漢繡是有美好未來的,但“非遺”總給人一種快要埋進土里的感覺。

談到對漢繡的貢獻,楊小婷說自己花了6年的時間,復活了漢繡已經失傳的針法“游針繡”。該針法“如鳥兒在天空飛,魚兒在水中游”,極大增強了繡品的輪廓感和動感,而該針法也是漢繡區別于四大名繡的地方之一。憑借著自己深厚的油畫功底,楊小婷創作的游針繡作品如畫般傳神。圖為目前她一組名為《炫》的主題作品。

她說這組名叫《炫》的作品由一大六小組成,希望在問世時能夠讓人大吃一驚。

然而從2013年開始,攻雞楊小婷的聲音不斷出現,“曇華林沒有真正的漢繡”,“楊小婷做的那不是漢繡”等論調不斷出現。“漢繡”出現內斗,不同風格、人群涌現,借著“非遺”的牌子,紛紛豎起旗幟,號稱正統。如同華山派劍宗、氣宗之爭,一發不可收拾。“很多人來質疑我,或者來向我討說法。”楊小婷說,“開始我會解釋,但后來我干脆不說什么。漢繡的針法、技巧特點有專家、學者和史料可以證明。”

此前在網絡上曾有一貼,稱在曇華林看不到真正的漢繡。對此楊小婷說:高端漢繡作品,價格很高,因為一個大師一年也只能出一兩幅作品,價格都在幾萬到十幾萬,根本買不到。而曇華林是向外界展示漢繡的一個窗口,里面的作品水平良莠不齊,很多為了節省時間,會用先渲染再針織的方法。也有部分是批量生產的工藝品,價格只要百元上下。其實這種現象不只漢繡存在,蘇繡也是一樣。

所以楊小婷隱了。她說自己需要從第一線退下來,讓這個市場減少混亂,專心去培養人才,做點扎實的事情。這已經是她個人第二次“退隱”,第一次她為了個人,閉門近10年,復活游針繡,出山時幾幅作品震驚繡界;這一次她說,自己退隱是為了漢繡。“我不會去爭,歷史自有評判。”楊小婷說,“搞亂了自己人的東西,害的都是漢繡。”

現在,楊小婷關了研究室,只留下一間辦公室。原本她一周要去幾次曇華林,現在只是偶爾去進行一些指導。她手中有一個10人的精英團,均是家庭境況優越的女人,她們熱衷于漢繡,不為金錢。“這樣的人才能做好漢繡。”楊小婷說,“我做的所有作品,賣出去的錢全部用于慈善,我沒有通過賣作品獲得一分錢,很多人不了解我的生活狀態。”

在自己的“紅繡軒”中,楊小婷每日進行創作。

楊小婷在穿針。

每天晚上8-12點,都是楊小婷的工作時間。她說自己非常享受現在的狀態,幾乎不用出門,每日自然醒,但晚上會專注創作。

這是楊小婷的繡線。

這是楊小婷刺繡時用的繡架。

楊小婷說,“漢繡也不應該只是歷史某一個時期的那種風格,藝術都是隨著時代發展而進步的,比如音樂、電影、服飾,而我的漢繡,絕不會停滯不前、進入墳墓。”

這是她的研究室,擺滿了個人作品。

除了創作,楊小婷每天的時間會用來彈彈古琴、鋼琴,偶爾畫下油畫,整理一下院子。

她還是個十足的服裝和帽子控,家中有幾百頂帽子,只要出門,一定會戴帽子。這樣的生活要過多久,楊小婷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回答。“但當我回來的時候,一定是漢繡繁榮到來的時候。”楊小婷自信地說。
文章來源騰訊新聞,建議下載騰訊手機新聞客戶端瀏覽
當前:
我國人的一天
推薦:每日輕松一刻神吐槽FUN來了新聞哥
上一篇:我國人的一天:阿壩獨腿女孩
下一篇:我國人的一天:穆斯林齋月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