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又名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原生于南美洲的秘魯和厄瓜多爾,后傳至墨西哥,逐漸被馴化為栽培品種。
16世紀中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人將西紅柿從中、南美洲帶到歐洲,再由此傳至北美洲和亞洲各地。
一開始西紅柿只是作為庭園觀賞,后來才慢慢用于食用。

大約在明代萬歷年間,西紅柿傳至我國。
1621年的《群芳譜》記載:"蕃柿一名六月柿。莖似蒿,高四五尺,葉似艾,花似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草本也,來自西番,故名。"

我國以外的地方古時稱之為"番",因為酷以柿子,所以叫"番柿",或洋柿子;又因為傳自西方,是紅色的,所以又叫"西紅柿"。
西紅柿從我國傳入日本后被稱之為"唐柿"。

西紅柿這么晚傳入我國,那么為什么只有在我國,西紅柿和雞蛋完美的結合了呢?
大約公元前700年,美洲的印加人和阿茲臺克人開始種植西紅柿,而食用西紅柿能考證到的最早時間則要到16世紀的瑪雅人和墨西哥南部地區的原住民,他們食用的方法是生吃。

1590年之后,西紅柿傳到英國,因為當時有人認為西紅柿是有毒的,所以西紅柿沒有被列入菜譜,食用的方法還是生吃。
1750年左右,西紅柿傳到北美,美國人把它當成裝飾性的植物,吃的人不多,而且并不是當成日常蔬菜,只是在夏天當水果來吃,因此還是生吃。

17世紀,我國南方船員用來腌魚的一種用核果和菇類制作的醬料味道十分鮮美,被英國船員發現后帶到英國,人們開始將所有咸味的、內含多種香料的濃醬汁稱為kctehup。
當時歐洲的ketchup的原料包括核桃、鳳尾魚、蘑菇、黃瓜等等很多種,但是沒有一種使用到西紅柿。
直到美國人亨利·海因茲創造性地把西紅柿加進醬中,創造了我們所熟悉的調味番茄醬。

可以看出,外國對西紅柿的使用,僅限于生吃和做醬料,所以善于煎炒的我國人就只好當仁不讓,創造了美味的番茄炒蛋啦。
喜歡的記得點贊回復關注我,以后繼續與我交流喲!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