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朋友圈被一個番茄炒蛋廣告刷屏了。有人看哭了,有人卻氣炸了。
大致情形是這樣:
一個長相挺帥的男生,在去美國留學的第8天下午4點,準備做一盤番茄炒蛋招待國外的同學。然而,他不會切番茄也不會打蛋,不知道先放番茄還是先放雞蛋,于是求助自己的媽媽。
后來媽媽發來指導的語音,可男生說聽不清,于是媽媽讓爸爸發來完整制作的過程視頻。就這樣,男生成功得制作了一道美食——番茄炒雞蛋,得到了眾人得贊美。
廣告最后,一句:“我國和美國時差是幾個小時”讓男生突然驚喜領悟,原來媽媽是在凌晨4點起床給他示范了番茄炒蛋。
原本廣告的本質是想傳遞溫情,可很多網友看到之后紛紛表示各種吐槽:
連個番茄炒蛋都不會,自理能力也太差了吧!
大半夜把父母吵醒,未免也太自私了!
網絡那么發達,為什么不自己去搜一下怎么做番茄炒蛋呢?
這么大人了,還那么依賴父母,媽寶男一枚!

就廣告本身而言,戲還是挺多的。很多人表示被看哭了,我想大多數是因為那段父母深夜起來給他錄制教學視頻吧;還有一些被氣炸的,大概是覺得一個成年人,連番茄炒蛋這基本的菜都不會,也完全不懂去體貼父母也太失敗了吧。
教育思想家洛克曾說過: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

在我國,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讀書比較重要,所以對孩子一味的嬌慣,全程包辦,也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缺乏機會鍛煉。所以導致現在的大多數孩子都失去了自理能力,連對生活的基本常識都畢竟匱乏。
廣告很溫情,可我看到的是家庭教育的失敗。要知道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父母,我們必須學會反思,改掉以下行為。
1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愛情的結晶,愛孩子自然是父母的本性。大過度溺愛,就容易導致孩子喪失自理能力,以后很難入社會生存。要知道你一味的付出包辦,給予孩子的才是最可怕的禮物。真正的愛是獨立,讓孩子學會自處。
2做事毫無原則的父母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家庭條件也越來越好。很多父母,因為平時忙于工作,對孩子缺乏陪伴。于是孩子想要什么,他們就會買什么。在外孩子犯了錯,總想方設法找理由,認為“他只是個孩子”。沒有原則的父母,自然也養不出有規矩的孩子。
3喜歡掌控孩子的父母
控制型的父母,最終極的表現就是會干涉孩子的一切。他們認為,孩子是他們的,不管做什么都得受他們控制。養育孩子,最怕的就是用”經濟“和”孝道“的方式來壓迫。父母得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選擇。
4忽略孩子自尊的父母
每個人都有自尊,小孩也是,應該得到父母的尊重。曾有新聞爆說,一個孩子高考結束后沒考好,媽媽就當場揮了她一巴掌。建議父母在教育過程中絕對不能當眾批評打罵孩子。孩子的內心非常脆弱,否則容易讓孩子喪失自尊和價值。
5愛拿別的孩子比較的父母
很多父母總習慣“拿別人的孩子”來比較,比如誰家孩子成績考得好了,誰家孩子聽父母話了,誰家孩子工作好、工資高了等等。父母的本意是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努力,更有奮斗的目標,可長期如此容易影響親子之間的關系,也容易損傷孩子的自尊和上進心。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多點贊美和鼓勵會讓孩子更有積極性哦!
6讓孩子不夠信任的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被欺負了,被性侵了為什么不敢第一時間告訴父母?最主要的是因為孩子對你不夠信任,感受不到你是愛他的。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要懼怕自己,才能更好的教育。可實際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相互信任、彼此尊重,才能更好的共同成長。
7對孩子沒有耐心的父母
保持耐心,是每一個做父母的極大挑戰。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曾說,想做一個有耐心,有風度的人,但總有些因素事與愿違,讓我們對孩子失去耐心。但每個人都有生氣的去權利,盡量平復自己憤怒的心態,多反思自己的行為,多點耐心,正確的對待和引導孩子吧。
我曾經在《別用你的愛綁架了孩子》文里說過:教育孩子不是兒戲,孩子是獨自的個體,不是我們拿來做試驗的。要遵循孩子的內心讓她自由成長,不應有強迫,不應有限制。
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頭肉,掌中寶。在孩子的眼里,我們是她的第一任老師,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越優秀的孩子越需要父母正確的愛和辛苦的付出。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